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區別在哪?有關這個知識點的相關問題,高頓小編為你具體解答。
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區別在哪
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的區別:
1、概念不同:
收付實現制是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標準來處理經濟業務,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計算本期盈虧的會計處理基礎。
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它是以本會計期間發生的費用和收入是否應計入本期損益為標準,處理有關經濟業務的一種制度。
2、使用對象不同:
我國企業采用權責發生制,但我國的行政單位仍然普遍采用收付實現制。
3、會計期末處理方法不同:
權責發生制是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以“應收應付“為原則入賬,不論款項是否實際收到或支出。
收付實現制則以”實收實付“為原則入賬,已實際現金的收到和支付為衡量標準。
4、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標準不同:
權責發生制按照收入已經實現和費用已經發生,并應由本期負擔為標準確認本期收入和本期費用。
收付實現制是按照收益、費用是否在本期實際收到或付出為標準確定本期收益和本期費用。
5、優缺點不同:
權責發生制的優點是科學、合理、盈虧的計算比較準確,但缺點比較復雜。
收付實現制的優點是操作方便,缺點是對盈虧計算不準確。
收付實現制
是以現金的實際收付為標志來確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會計核算基礎。
在我國,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其中,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是相對應的兩種會計核算基礎,其會計處理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交易或者事項的發生時間與相關款項收復時間不一致時產生兩種會計基礎下確認的利潤差額。
權責發生制前提是會計分期與持續經營。
權責發生制
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項的權利或支付款項的義務為標志來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會計核算基礎。
在實務中,企業交易或者事項的發生時間與相關款項收付時間有時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本期款項已經收到,但銷售并未實現而不能確認為本期的收入;或者款項已經支付,但與本期的生產經營活動無關而不能確認為本期的費用。為了真實、公允地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1)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
(2)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更多有關會計知識點解讀和考試重難點的分析,可以關注高頓教育注會會計欄目。
以上就是【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區別在哪】的全部內容,想要了解更多注會考試資訊,歡迎前往高頓CPA網站首頁!

添加老師微信

獲取更多注會備考資源